【記者李宜霖台北報導】由11個全國性教育環境組織共同發起的「優質校外教學聯盟」4日在NGO會館正式啟動,希望落實校外教學,擬定優質的戶外教育計畫。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吳福濱理事長表示,教育不是只有書本,讓孩子親近自然是更重要的學習。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副理事長謝國清強調:「整個台灣田野就是教育場域。」
推動校外教學長達40年的教授王鑫指出,與傳統教育支援,為孩子創造自然、自由自在的學習環境,才能引發自覺的覺醒。期許每個孩子都能文質彬彬。「文」乃後天的修養學習,「質」乃本性,在優質的校外教學環境下,孩子們都能自由自在學習,得以發揮本質,有其自主性。台灣需要自主性,落實優質校外教學,是百年大計,亟需重視。
優質校外教學聯盟整理各國校外教學範例,日本在國家「環境教育推行法」支持引導下,提出跨部會整合的「21世紀環境立國策略環境教育三計畫」,政府規定所有小學生畢業前需上山體驗農村生活。2011年,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提出美國優質戶外(the America’s Great Outdoors),讓兒童與青少年連結大自然,推廣環境保護概念。
課外學習 提升學習動機
英美日與歐盟已有多項研究結果顯示:優質的課室外學習經驗,能促成學童在學習動機、批判思考、課堂表現、問題解決,互助合作、自我認同,化解衝突和同儕相處等面向的表現;而這正是面對日益嚴峻的競爭與環境挑戰時,所需要的根本能力。
深入檢視台灣課堂教學與課程,多停留在二手知識傳輸和道德式勸說;遑論學生平均每週待在螢光幕前22小時、學童課後長期待在室內活動,已讓下一代的身心靈健康與適應生活的能力逐漸流失。
建立機制 推動行政支持
優質校外教學聯盟訴求包括:建立一個完善的推動機制,推動行政支持(政策、授權、經費、主管機關)、場域資源(中央與地方、民間團體、社區)、課程設計(國教院、學習領域整合)、教學人力(輔導團、公私部門人才庫)、後勤支援整合(交通、餐飲、住宿、風險管理)等五大系統,建立以「學生」為主體,整合跨部會與相關領域,充足預算,建構完善的法制配套與行政協助程序與支持系統,以及「優質戶外教育資源共享」平台,分享質量兼具的優質案例,鼓勵與促進公私夥伴協力,推動國家級「優質戶外教育計畫」。
環境教育法實施將屆滿2週年,規定每年有4個小時環境教育時間,優質校外教學聯盟法起人代表,雲林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認為,4小時流於自強活動,或是看影片應付,沒有達到真正的優質教學。
教育部從2008年推行「校外教學推廣計畫」,陳清圳分析,問題包括行政法律的配套措施,有些縣市規定只有一天;校外教學計畫必須每年9月提出,錯過就無法增加。此外,老師沒將環境教育視為重點,不瞭解校外教學對孩子的學科學習、人格養成有很大助益。家長端則觀念尚未啟迪。資源端則是各部會與NGO的支持系統沒到位。理想上,課程端應與教師專業結合,從孩子的立場思考課程設計,但目前各層面仍有困境。
「政府不補助,我也要做。」雲林華南國小校長陳清圳堅定地說,許多學校推動戶外學習,缺乏政府支持,甚至還有學校想做,地方政府卻反對,造成孩子壓力與日俱增,失去學習動機,班級氛圍變得很差。
踏出藩籬 解除廢校危機
陳清圳以行動跨出學校藩籬,帶領學生認識校園之外的自然環境,此舉也讓原本有廢校危機的華南國小出現一線生機。他以6年時間,讓學生人數從岌岌可危的23人增加到75人,孩子們在師長的陪同下,走出戶外,爬山、環島、旅行,快樂學習。
「優質校外教學聯盟」包括全國家長團體聯盟、中華民國全國教師會、主婦聯盟、荒野保護協會、千里步道協會、中華鳥會、童軍總會、山岳文教協會、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會、台灣創意遊學協會、社區大學促進會,以及60餘位跨政黨立委的連署支持,立委田秋堇也到場支持。
留言列表